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人性化,就是要求改革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快乐生存与和谐发展,使教育真正提升人的幸福感。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高校在深化综合改革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都无法避开“人”这一核心要素。可以说,改革能否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思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人性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具有多维性、多层次,而且还有善恶两种走向。人的自然属性的“本能”是不涉及善恶评价的,只有当它作为社会人存在时(社会属性),才会有善恶之分。正是人的社会属性使得人性中的欲望演变出无数的种类来,这些欲望是人活动的精神动力,也直接激发了人的各种行为。
因此,人性化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根基,也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它应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尽可能解除外来的强迫与控制,强化人的自主性教育,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主创新思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科技繁荣。因此,高校综合改革要契合人性发展的轨道。
古今中外,所有改革的目的都是要革除社会制度或事物体系中不符合其发展与内在规律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其实质是对“人”的“利益”与“关系”的调整,以达到对人性走向的抑恶扬善。
新世纪以来,欧美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各大国对高等教育引领创新发展的期盼更加紧迫,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注重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一个单位或者系统的人如果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喜新厌旧等倾向得不到正确疏导与规范,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高校更不例外。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暴露的弊端和问题也日益突显高校改革人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制度缺乏人性;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培养模式僵化;忽视基础科学研究,将科学研究简单地等同于科研项目,甚至工程项目,以及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不足。
此外,当前高校综合改革人性化思维的缺失还表现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改革的急功近利。人们总期待一场改革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有一种“改革派”,将个人意志裹上改革“外衣”,但实质是因为只有改革才能“激活”他手中的权力,只有改革可以使权力“变现”,成为捞取个人或少部分人名利的工具。还有另外一种“叶公好龙型”,整天喊改革,实际上是畏首畏尾,生怕自己利益受损,在改革面前停滞不前等等,表现的是人性中恶的倾向。
因此,我们要克服这些浮躁。“深水区”改革不是都能立竿见影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更不能一蹴而就。习总书记就曾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高等教育就是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道德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发展全部潜能,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的人性化作为一种充分尊重师生个性和尽可能减少外在控制或强迫的教育,体现了对人的本质天性的尊重。可以说高等教育的人性化改革是一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的生存本质的一种选择。
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改革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已步入“深水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预期与生活方式,学生、家庭、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即使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也面临不断变化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下高校综合改革,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换言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人性化,就是要求改革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快乐生存与和谐发展,使教育真正提升人的幸福感。
首先,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以党政正职为表率的班子与干部队伍选拔任用退出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干部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班子建设是关键,如果党政一把手能身体力行,这个班子就不可能建设不好;另一方面,“出口”不畅通无异于堵死了“入口”,解决“下”的问题是搞活干部队伍的关键,要使高校各级干部“能上能下”成为一种常态。同时,还要建立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团队人才队伍,引进退出激励考核机制,并建立以教辅人员为主体的服务导向、绩效优先的激励考核用工机制。
其次,“院系办校”,以建设管理重心下移体系为抓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要以学科平台为基础合理调整学院建制,对院系实施“人格化”的管理模式,既赋予名、利、权给院系,还有责、权、利的要求与规范,要围绕学科建设的“平地起峰”“高地筑峰”“峰峦相济”打造一流学科来配置人财物。原则上以一级学科为基础设置院系,同时精简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实现管理层次优化和重心下移,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理顺校院两级关系。
其三,以建立刚柔相济、贴近教育规律的全员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为导向。人一生要承担许多责任,而现实中高校的岗位责任有很多地方责权不清、问责不到位,其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个更具操作性的人性化的考核标准。没有考核评价就可能没有效率,没有人性化、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就会缺失公平公正,从而导致人性趋恶。科学的考核能通过“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作用于“人”,充分调动“人”这一核心且最活跃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以完善人性化的治理体系为保障。高校推进综合改革虽然千头万绪,但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说,它规定了人的“关系”与“利益”所在,规范着人性的发展倾向。在这方面,我们既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我们要加强规章细则建设,遵循“规范授权明确责任实施问责责任追究”的思路,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及对责任承担者严格而科学的问责体系,防止行为失范、决策失误、权力失控,积极探索师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切忌“领导需要时规则就是领导,领导不需要时领导成了规则”的人治思维。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性的思维、理性的心态、知性的执着应是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必须遵循。
上一篇:产品开发你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