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2025年基础级智能工厂名单,东营高新区的两家企业——威飞海洋水下装备智能工厂和海科新源电解液溶剂及精细化学品智能工厂,成功入选。这一成就标志着这两家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展示了智能工厂建设的巨大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威飞海洋水下装备智能工厂专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围绕数字化车间的核心,构建起一座精密的智能网络。这一网络不仅将人、机、法、料、环连接起来,还实现了多维度的融合,形成了信息互联互通的闭环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改造,这家企业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显著改善了工作环境。
车间管理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强大力量,精准消除了管理盲点。信息系统、生产设备、加工零部件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高效而顺畅,使得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无缝衔接。这一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海科新源电解液溶剂及精细化学品智能工厂则通过建立“决策支持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经营执行平台、智能生产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五大平台,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些平台涵盖了采购、生产、质检、运营维护、销售、市场追溯及内部资源协调等多个业务领域。
在这一智能工厂中,数据机房、SAP、电采、OTS仿真模拟、RPA数字员工等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原料采购、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及产销发运等环节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企业管理也从“基于直觉的低效率决策”向“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转变,推动了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工厂的成功过渡。
东营高新区的这一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进步,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东营区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经济日益数字化的背景下,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一转型将使东营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智能工厂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东营区的两家企业通过成功转型为智能工厂,已经为未来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树立了标杆。智能制造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东营区的智能工厂建设,展现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期待未来更多的企业能够借助智能制造的浪潮,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