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11月15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汪笃义是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人,家里曾是出了名的困难户。2003年,他从安徽省行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一家轴承生产企业。在这里,他怀着一颗好学上进的心,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从了解配件名称到熟悉每道工序,再到图纸解读、拆装配件,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很快成为车间里的技术能手。
2016年,歙县在40家企业设置扶贫基地,黄山明明德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考虑到回乡发展方便照顾父母和孩子,汪笃义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维修水平被企业直接看中。
进入扶贫车间后,汪笃义很快挑起了公司机械维修和保养的重任,还因技术过硬,被提拔为生产主管。他喜爱研究机械设备,拥有听音识别机器故障的绝活,特别是轴承在运转时能通过听声音来辨别轴承质量和判断设备故障,准确率超过90%以上。
2017年,汪笃义通过安徽省人社厅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考取轴承磨工技师证书,跻身企业新产品研发团队。面对新使命、新挑战,汪笃义紧盯技术难关,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水平,逐渐成为研发团队的中坚力量。由他和同事攻坚完成了核电站堆顶风机专用电机轴承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公司首次接到新型农用机偏心轴承生产任务。非标轴承,通用磨床无法加工偏心内孔,为了不影响样品交付,汪笃义与团队人员连续奋战半个多月,实验了多种生产方式以及创新改进了30多次工装夹具,使轴承精度得到改善,效率提升50%以上,向客户提供的轴承样品,产品合格率高达97%以上。由于技术提升,订单增加,企业产值相比以前每月增加了数十万元。2023年,他与研发团队又先后拓展了26个新产品,为企业增加订单超千万元。
汪笃义还将所学技术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其他员工,把枯燥的生产加工原理、材质选择要求等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带徒教学。在汪笃义等“老师傅”的培训指导下,公司70人考取初级工证书、48人考取了高级工证书、31人考取磨工技师证书。
从山村少年到金牌工匠,笃行善学的汪笃义凭借勤劳的双手书写了精彩人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优秀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好人”敬业奉献类“黄山好人”等荣誉。(视频:路宇昂)
在这里,他怀着一颗好学上进的心,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从了解配件名称到熟悉每道工序,再到图纸解读、拆装配件,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很快成为车间里的技术能手。
下一篇:电磁式振动试验台的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