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欧陆注册]平台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欧陆平台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热门排名
行业动态

尤溪春耕:做“精”做“细”播撒希望的种子

新闻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4-06-05  点击:189次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阳春三月,全省各地掀起春耕热潮,广袤田野上,展现了一幅幅生机勃发的春耕景象。尤溪是国家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先后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5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近年来,尤溪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做“精”做“细”再生稻、杂交水稻制种、笋竹、茶叶、食用菌、果蔬等特色农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眼下,全县上下正抢抓农时,兴修水利,检修农机,调配农资,如火如荼推进春耕工作,闽中大地奏响了春耕“进行曲”。

  2月28日,走在尤溪县溪尾乡溪尾村的田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混着青草的清香味,处处新翻的土地亟待耕种。尤溪县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开跃,正忙着播种玉米,“这十几亩地是新开垦的荒田,准备先种一季玉米,提高土壤肥力,7月份再用来制种”。

  耀旺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预备种植再生稻200亩、杂交水稻制种1200亩。“年后大家就忙着检修农机,储备营养土等物资,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再生稻浸种催芽了。”周开跃笑着说,相较于再生稻,制种效益更高,除去人工等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七八百元,今年合作社新增制种面积100多亩,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尤溪县对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十分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群众基础好、技术力量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曾这样评价尤溪杂交水稻制种产业。2023年,尤溪制种面积达3.9万亩,涉及14个乡镇123个村,有制种大户200余户,从事水稻制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余家。

  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尤溪有什么秘诀?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介绍,尤溪制种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技术创新。

  198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卓传营加入了以刘文炳研究员为首的管前乡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团队。“那时,刘老师骑着自行车载我跑遍了全乡15个制种基地,走村串户办培训班,教农民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卓传营回忆道,当时,管前乡几乎每家每户都制种,制种的技术流程、要领,更是妇孺皆知。

  如今,卓传营接过先辈杂交水稻制种高产、超高产接力棒,培养出一批新的传承人。他积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加强与谢华安院士团队专家的联系对接,以院士为科技领军人物,会聚和培养再生稻、杂交水稻制种等学科带头人,为粮食安全供给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把院士的智慧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当地农民也当起研发“土专家”,助推制种产业发展。杂交水稻种子成熟收割及晒干是确保种子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用烤烟房来烘干种子,成本较高,花工大,发芽率也不够理想。”2018年,为了解决杂交水稻种子烘干问题,周开跃开始自行改良烘干机。

  最初,周开跃用建筑模板搭出一个盛放种子的大容器,铺一层塑料编织网,再连接上采购来的风机、燃烧机,组装起了一台简易的卧式烘干机。“后续,在农机人员和种业公司的建议下,我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将建筑模板替换成铝板,把塑料编织网换成冲孔网,将轴流式通风机的风压从3千帕提升至5.5千帕。”周开跃说,“原本一天只能烘4吨种子,再次改良后提升至6吨多,发芽率可达85%,完全达到了国家收购标准。同人工晾晒相比,成本节省了近三分之一。”

  经过5年的摸索实践,周开跃改良出实用型的卧式种子烘干机,申请到烘干池、散热管道和输送机3个实用型专利,1个发明专利。

  “我们还和尤溪县洋中镇龙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尤溪县后楼农机专业合作社等8家省、市、县级示范社,组成‘尤溪县万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机耕、育秧、机种、机防、机收、机烘、农业政策咨询与培训、农机维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不仅能满足农业生产一次性大面积的多样化作业需求,还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周开跃说,目前联合社共有社员169名,拥有各类机械设备128台(套),服务范围覆盖全县8个乡镇,年服务农户2300多户,年综合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5万亩次。

  有了农机助力,越来越多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铁牛是我们的好帮手,省力还省钱,一亩地雇3个人收割要花500元以上,请农机合作社来收,每亩地只要130元。”梅仙镇玉石村村民张伍锦有120多亩杂交水稻制种田,尝到了农机服务带来的“甜头”后,每逢农忙都要请合作社来帮忙。

  3月1日,细雨绵绵,尤溪县盛源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黄事高,一大早就进入竹林挖春笋了,只见他手拿锄头,使出巧力拨开竹叶,对准笋头处一铲,三两下功夫便挖出了一株鲜嫩的竹笋。

  “毛竹是村里的主要产业,仅靠卖竹笋,一家的年收入就能达七八万元。”黄事高一边将鲜笋装篮,一边介绍,“大年”发笋成竹量大,“小年”换叶生鞭、出笋少。今年正巧遇上毛竹生长发育“大年”,加上雨季较多,去年11月至今,合作社每天可以挖4至5吨鲜笋。

  盛源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尤溪县中仙镇华仙村,2021年由村民黄事谊牵头成立,近30户村民加入,打造了400亩山头顶毛竹丰产培育示范片,并在育竹、竹笋销售、毛竹砍伐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

  “县里出资30多万元开设了竹山机耕道,免费提供3年的毛竹专用肥供示范片使用,还组织大家到永安等地学习,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黄事谊介绍,得益于规范化管理,竹山亩产值从500多元提高至4000多元,社员们还出资30多万元,建成了笋干加工厂,年可加工笋干100吨,并畅销浙江、上海等地。

  尤溪县竹类资源丰富,共11属55种,竹林总面积达70.4万亩,形成了以“毛竹为主导、绿竹为优势、小径竹为特色”的竹业发展格局,素有“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尤溪多措并举发展竹产业,竹产业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助农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特色重点产业。

  绿竹是尤溪的特色竹种,为了提高竹农的育竹积极性,县政府印发《尤溪县2020年—2024年绿竹新植行动计划》,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的新植绿竹补助,对征信良好的新植绿竹农户给予财政小额贷款贴息。同时,将绿竹新植任务完成情况列入乡镇绩效考评。

  目前,尤溪累计建立竹林丰产基地33.5万亩,亩均产值2500元以上,竹农数达13.7万人,人均收入7510元。一根竹子能发挥多大价值?竹地板、竹胶板、竹香芯、竹制工艺品、竹家具、竹笋加工制品、竹炭制品、制浆造纸及纸制品等,尤溪现已形成8大系列3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已有笋竹加工产业各项新型实用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专利等171件,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果篮、竹筷、蒸笼、鞋架……走进位于洋中镇机电高新产业园的福建玉锦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样品间内各式各样的精美竹木制品有序陈列,而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发往海外的竹制家具。

  玉锦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于2022年投产,现有员工90人。“我们是福州老牌竹木加工企业,以生产制作高端竹木产品为主。尤溪作为林业大县,竹木资源丰富,临近福州,交通便捷,于是我们选择在这里进一步扩大生产。”玉锦源公司董事长郑瑞玉说。

  郑瑞玉介绍,竹子是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竹制品深受海外消费者认可,公司通过与中仙镇的竹农竹企合作,由他们完成前端产品制作,再运往洋中进行后续加工。经过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艺,产品附加值提高近3倍,企业年产值可达800余万美元。

  在尤溪,除了像玉锦源这样的新落户企业,专注竹材深加工的企业还有很多。2004年9月落户于西滨镇的尤溪永丰茂纸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投资5.58亿元,有员工386人。企业立足尤溪本土绿竹资源,生产竹木制浆、再生纸等,每年采购绿竹原材料超10万吨,每天可消耗500吨竹子用于生产教育用纸。目前,福建省三分之二的学生簿籍本产自永丰茂公司。

  尤溪正全力推进闽中(尤溪)绿色发展林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总面积5843亩,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规划面积2753亩,总投资6.58亿元,重点引进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一期项目自2021年开工建设以来,已吸引百棱、华竹、沈辉、同益、景竹等5家企业入园,其中,百棱多用途竹木复合板生产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2月以来,尤溪县台溪乡的茶农们忙着清理边沟、清除杂草,做好茶园前期管护,为即将到来的春茶采摘作准备。在台溪乡,茶农除了卖茶青,还在村里办起茶厂,制茶、卖茶,提高产业效益。福廷坑村村民蒋登标2018年创办尤溪县晋领茶厂,每年卖出干茶1万多公斤,茶叶畅销省内及北京、上海等地,年销售额近500万元,选送的茶样多次在省、市、县组织的茶王赛上获奖。

  “我们始终将品质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晾青、干湿度控制、发酵、提香等每一个制茶步骤。”为制出一杯好茶,蒋登标多次向尤溪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翌祖请教,还定期和同乡制茶师傅们“斗茶”,通过茶叶品鉴、工艺探讨,制茶技艺不断提升。如今,蒋登标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希望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台溪乡是“福建名茶之乡”,像晋领这样规模较大的茶企共有95家,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

  茶产业发展兴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2021年,尤溪成立“两茶”(茶叶、油茶)工作小组,将“两茶”作为乡村振兴六大十亿特色产业群加以推进。《尤溪县“两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确定了“建基地、扶龙头、提质量、创机制、打品牌、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建立茶叶色选共享车间,依托红茶科技小院,聘请省市专家学者开展培训会,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安排等方面优先保障“两茶”产业发展。

  在好政策的加持下,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原在武夷山制茶10多年的茅述润也选择回到尤溪,利用多年来在外积累的种植技术、经营理念,在西城镇凤元村承包了近百亩茶山,种起了水仙、肉桂、奇兰、305等茶树品种。

  除了茶产业,食用菌产业也是尤溪的优势特色产业。2月28日,走进位于尤溪县管前镇的三明沈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条食用菌物料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蒸煮、浓缩、低温干燥等工序后,灵芝、猴头菇等食用菌变身包装精美的精华粉剂,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尤溪发展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全国11个食用菌产值超亿元县之一。近年来,尤溪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广“一黑一白”栽培模式,即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一黑”,以银耳、绣球菌、秀珍菇为主的“一白”,打好“一产提质、二产提升、三产提档”组合拳,建强食用菌特色产业链。

  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站长彭传尧介绍,2018年,尤溪率先在黑木耳菌棒生产供应环节,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统一原料采购、统一菌棒配方、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祥云、安农等食用菌企业提升改进生产设施及工艺,实现银耳、香菇等产能提升。其中,祥云银耳瓶栽为全国首创,单体规模全国最大,安农香菇菌棒出口量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尤溪引进黑木耳、香菇、银耳、绣球菌等精深加工企业,推出食用菌多糖、饮料、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出口加工带动一产发展,促菇农增收,实现产业链延伸。尤溪现已建成灵芝、猴头菇等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1个,年加工各类食用菌5万多吨,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元。截至2023年底,尤溪栽培食用菌4亿多袋,鲜品产量达3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

  茶产业与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尤溪做“精”做“细”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尤溪县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蔬、笋竹等六大十亿特色产业群,持续做强做优乡村“一村一品”产业,农产品种类达180多种,形成“两柑两叶两竹一油一稻一菌一禽”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詹涛表示,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才有好就业、高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记者 庄严 通讯员 王琨 肖丹 文/图)

  尤溪是国家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先后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5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上一篇:直降千元!德国百年舒雅床品限时开团保真!

下一篇:轻松易筑双喜报近日家具展厅落成获高新企业认证!

Copyright © 2012-2025 欧陆平台注册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联系QQ:123456
公司官网:http://www.szrxmy.com